為持續推進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,拓展實踐教學的內容方法,進一步增強思政實踐教育教學實效,6月6日至8日,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師生代表40余人前往百色市開展“行走的思政課”實踐教學暨“思政微課”錄制活動。
師生們先后走進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部舊址(粵東會館)、百色全國廉政教育基地、百色起義紀念碑、百色起義紀念館、凌云縣浩坤村豬籠洞及村史館等紅色教育和艱苦奮斗教育基地,通過沉浸式研學、廉政教育、微課錄制等形式,實現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,讓思政教育“活”起來、“實”起來。
在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部舊址(粵東會館),斑駁的磚墻和簡樸的陳設無聲訴說著鄧小平、張云逸等革命先輩領導百色起義和右江根據地革命斗爭的崢嶸歲月。師生們通過聆聽講解,深切緬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百色起義偉大功績,體會到當時黨員干部們“一心為公,一切為民”的高尚情懷和嚴守紀律、艱苦奮斗的良好風范。



(參觀學習及“思政微課”錄制現場)
隨后,師生們來到百色起義紀念碑。在巍峨的百色起義紀念碑下,全體師生整齊列隊,敬獻花籃并鞠躬默哀,深切追思革命先烈。教師黨員在紀念碑前重溫入黨誓詞,鏗鏘誓言與紀念碑上“百色起義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”的金色大字交相輝映。


在百色全國廉政教育基地,師生通過“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”、“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”、“傳承紅色基因 建設清廉百色”三大展廳接受立體廉政教育,深刻理解黨員干部筑牢思想防線,永葆清廉本色的重要性。在百色起義紀念館,師生通過參觀《起義烽火》《蘇區建設》《永放光芒》《浩氣長存》《璀璨群星》《偉人足跡》六個部分的展廳,追溯熱血歷程,淬煉信仰之魂。



(“思政微課”錄制現場)
實踐教學最后一站來到凌云縣浩坤村。師生們參觀了凌云縣艱苦奮斗教育基地——“豬籠洞”和浩坤村村史館等,了解浩坤村脫貧攻堅等發展歷史。通過參觀學習,大家切身感受了當地群眾在中國共產黨引領下擺脫貧困的敢為人先、艱苦奮斗的精神,感受了通過脫貧攻堅當地群眾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感受了當地群眾越來越強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薪火相傳,在于青年。此次實踐教學活動,實現了把課堂搬到革命舊址、鄉村振興一線,讓思政課可觸可感,是一場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。師生們紛紛表示,將通過這次學習活動,堅持做到學思用貫通、知信行統一,并立足工作學習實際,發揮自身專業優勢,將我們黨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繼續發揚下去,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貢獻自己的力量。